`
lifan51777
  • 浏览: 15251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成都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对象生死劫 -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异常

阅读更多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分别管理对象的建立和释放,负责对象的诞生和死亡的过程。当一个对象诞生时,构造函数负责创建并初始化对象的内部环境,包括分配内存、创建内部对象和打开相关的外部资源,等等。而当对象死亡时,析构函数负责关闭资源、释放内部的对象和已分配的内存。

  在对象生死攸关的地方,如果程序代码出现问题,常常会发生内存泄漏,从而产生可能危害系统运行的孤魂野鬼。大量的事实表明,业务逻辑代码写得非常严谨的程序在运行中仍然发现存在内存泄露,大都是构造和析构部分的代码存在问题。

  而许多程序员都习惯于面向对象的编程,需要时就建立一个对象,不用时就将其释放。这样的习惯简化了我们的思路,正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带来的好处。也许由于太习惯了,很多程序员都忽略了在对象生死的瞬间也可能产生异常的问题,这种现象却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

  其实,对象生死间的异常问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甚至不同的编程语言,在对象生死间的异常问题上也持不同的态度。

  C++语言说:一个对象在出生的过程中发生异常问题,那这个对象就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怪胎。既然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对象,就根本不存在析构或释放的 说 法。因此,C++在执行构造函数过程中产生异常时,是不会调用对象的析构函数的,而仅仅清理和释放产生异常前的那些C++管理的变量空间等,之后就把异常 抛给程序员处理。

  DELPHI (Object Pascal)语言认为:对象虽然在出生过程中出现异常,但它已经具有部分生命。既然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有死亡的权利。因此,DELPHI在执行构造函数时产生异常,一定会先调用该对象的析构函数,然后再抛出异常给程序员去处理。

  那么,谁的观点对?谁的观点错?

  我想,这个问题争论上九九八十一天也未必有结果。因此,我们不必纠缠于观点的争论。只要我们知道了不同编程程语言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够了,当我们用哪种语言来编程时就尊重该种语言的观点,这才是务实的程序员应该做的!

  对于C++语言来说,由于构造函数产生异常时不会调用对应的析构函数,那么在构造函数里发生异常前的代码所创建的其他东西就不能被析构函数内的相关释放代码所释放。例如:

class TMyObject
{
private:
TOtherObject * OtherObject;
public:
TMyObject()
{
OtherObject = new TOtherObject();

...... //这后面的代码发生异常将导致OtherObject不会被释放!

}
~TMyObject()
{
......

delete OtherObject; //构造函数发生异常时析构函数根本不会被调用,此代码也不会被执行!
}
}

  回想一下自己的程序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代码?如果是这样,那可就要注意了,这样的代码在C++中是不安全的!

  那么,应该怎样写才安全呢?

  事实上,如果在C++的构造函数里创建了其他东西,你就必须考虑构造函数发生异常的情况。在构造函数中发生异常时,已经创建的东西必须被释放 掉,然后再重新抛出异常给上层调用代码处理,这才是C++构造函数中正确的异常处理方法。因此,前面的构造函数应该改写成下面的形式:

TMyObject()
{
OtherObject = new TOtherObject();
try
{
...... //这里的代码发生异常。
}
catch(...)
{
delete OtherObject; //确保发生异常时,能释放掉已建立的东西。
throw; //再次抛出异常给上层调用代码处理。
};
}

  如果,一个构造函数要创建很多其他东西的话,就应该编写相应的try try try ... catch catch catch形式的嵌套代码(或者相同逻辑的代码)来确保构造函数的正确性。当你看到某位C++程序员在构造函数中写了一大堆壮观的try try try ... catch catch catch代码时,请相信我说的话:他一定是一位非常严谨的C++程序员。


不过,有些聪明的C++程序员还找到另外一种不用try...catch来处理构造异常的方法,那就是C++标准类库中的那个著名的auto_ptr模板 类。auto_ptr又常常被称为智能指针,它巧妙地利用C++退出作用域时会自动释放变量的机制,来清理其维护的对象。再看改写的代码:

#include <memory>
#include <iostream>

class TMyObject
{
private:
std::auto_ptr<TOtherObject> OtherObject;
public:
TMyObject()
{
  OtherObject = std::auto_ptr<TOtherObject>(new TOtherObject());

...... //这后面的代码发生异常,也可以确保OtherObject会被自动释放!

}
~TMyObject()
{
//一旦将对象交给auto_ptr来维护,就永远不要自己释放该对象。因此,这里什么都不用写。
}
}

  这样的代码那么简洁而且有效,也便于阅读和维护。

  为什么这样的机制有效?因为,这里的OtherObject是被定义为一个成员变量而不是指针。从C++创建对象的机制上来说,一定会先分配对 象空间和创建成员对象,然后才调用对象的构造函数,进入构造函数的作用域。一 旦构造函数发生异常,必然退出构造函数的作用域,C++自然会释放成员对象和空间。而OtherObject成员变量被释放时,会调用auto_ptr的 析构函数,从而成功释放其管理的真正对象。

  不过,atuo_ptr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些副作用。比如,你把一个auto_ptr赋值给另一个auto_ptr,前一个auto_ptr就会 变成null值,这不符合正常的赋值语义。这是由于auto_ptr重载了赋值操作符的缘故,不懂auto_ptr实现原理的人就常常犯null指针错 误。使用auto_ptr还有一句名言:“别把一个对象赋给两个auo_ptr变量”,因为这会导致两次释放一个对象的错误。不管怎样,如果嫌 try... catch麻烦,使用auto_ptr来保证不发生内存泄漏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就看你喜欢不喜欢了。

  相比之下,DELPHI语言处理构造函数的异常就简单多了。因为DELPHI保证在构造函数发生异常后,会调用析构函数。不过并非所有的析构函数都满足这一条件,只有Destroy可以,而且它是一个虚函数。

TMyObject = class
private
OtherObject: TOtherObject;
public
constructor Create;
destructor Destroy; override;
end;

constructor TMyObject.Create;
begin
OtherObject := TOtherObject.Create;

...... //这后面的代码发生异常可以保证析构函数Destroy被调用,从而释放OtherObject!

end;

destructor TMyObject.Destroy;
begin
......
OtherObject.Free; //这里OtherObject将被正确释放!

end;

  因为DELPHI的“构造异常时确保析构的机制”是非常基础的代码,它只能给根类TObject设计一个虚析构函数Destroy来作为析构函数调用。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写的析构函数不是从Destroy重载的,“构造异常时确保析构的机制”将失效!

  同时,DELPHI在根类TObject中提供了Free方法来方便对象释放。这个Free方法保证即使对象并为被创建(对象指针为nil), 调用此方法也不会出错。这样,构造函数里面创建语句就可以很简洁地与析构函数的释放语句对应起来,方便我们看代码。看来,设计这个Free方法还是用心良 苦啊!

  那么关于析构函数中的异常又会怎样呢?

  对象在死亡的过程中发生异常又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想死死不了”或者“死了一半又不能死了”!那么,这个对象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这种既死又活的对象,就像量子理论中的那只“薛定谔的猫”一样有趣。的确存在,却难以琢磨!

  为此,C++根本不去纠缠这种复杂的问题,而是采用最简单的办法:如果析构函数抛出异常,将直接导致当前执行线程异常终止!如果是主线程中发生析构异常,程序立即退出!

  C++的这一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当代码已经走进无法想通的死胡同,对象只能疯掉,从而毁灭整个程序世界!看来并非芸芸众生才有无法逃脱的苦海,其实运行中的程序进程也有解不开的心结!

  所以,“永远不要在析构函数中抛出异常”成了编写C++代码的一条铁律!

  而在DELPHI中,析构函数发生异常和其他代码发生异常没有什么不同,发生异常之后的代码将不会被执行(finally部分的除外),异常将由能找到的上层异常处理代码来处理!如果异常最终没有被处理,才导致当前线程终止。

  那么,DELPHI的处理方式比C++好些吗?

  我们来看下面的代码:

destructor TMyObject.Destory;
begin
C.Free;
B.Free; //释放B发生异常,将导致后面的代码不会被执行,A不会被释放!
A.Free;
end;

  因此,严格地说,析构函数应该写成下面的形式:

destructor TMyObject.Destory;
begin
try
C.Free;
finally
try
B.Free; //这里发生异常,也可以强行释放A
finally
A.Free;
end;
end;
end;

  但这样的代码感觉怪怪的。而且,虽然释放B时发生异常也可以确保释放后面的A,但B到底是释放了还是没释放?是不是也会有内存泄漏呢?这就要看 B的析构函数是怎么写的,问题将一直追溯下去。照这样下去,那些try...fianlly仅仅能保证尽可能释放对象,而根本没法保证不发生内存泄漏。

  看来这个析构函数异常不是一时半会能想通的问题,DELPHI的方法也并不比C++高明。因此,“永远不要在析构函数中抛出异常”依然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定律!

  既然能保证编写的每一个析构函数都不发生异常,那么那些try...finally也就没有必要了。

  有时候,面对复杂和困惑的纠缠,只要牢记简单的原则,也能泰然处之。

  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但你的生活还是要继续,太阳每天依旧要升起,希望永远种在你心里...

 

转自:http://blog.csdn.net/leadzen/archive/2007/09/13/1783116.aspx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